首页 > 股市头条 > 正文

聊天机器人带来“AI精神病”隐忧 AI或加剧偏执与妄想

2025-09-25 07:50:26
评论 点击收藏

 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汉密尔顿·莫林团队日前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,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(AI)聊天机器人可能会诱发或加剧精神病,他们将这一现象称为“AI精神病”。研究认为,AI在对话中倾向于奉承和迎合用户,这种回应方式可能强化用户的妄想思维,模糊现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,从而加剧心理健康问题。

十大券商看后市:春季行情正进入鱼尾阶段 底部区间仍具支撑
  目前,科学界对“AI精神病”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,相关案例多为个案报告。那么,AI是否真的会导致精神病?如果可能,其作用机制是什么?AI公司又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和应对这一问题?
 
  AI或加剧偏执与妄想
 
  精神病主要表现为个体在思维和现实感知方面出现障碍,常见症状包括出现幻觉、妄想或持错误信念。
 
  据《自然》网站报道,莫林团队发现,用户与AI对话时会形成一种“反馈循环”:AI会不断强化用户表达的偏执或妄想,而被加强的信念又进一步影响AI的回应。通过模拟不同偏执程度的对话场景,研究显示AI与用户之间存在相互加剧妄想信念的现象。
 
  研究人员分析了2023年5月至2024年8月期间公开的9.6万条ChatGPT对话记录,发现其中有数十例用户呈现明显妄想倾向,例如通过长时间对话验证伪科学理论或神秘信仰等。在一段长达数百轮的交谈中,ChatGPT甚至声称自己正在与外星生命建立联系,并将用户描述为来自“天琴座”的“星际种子”。
 
  丹麦奥胡斯大学精神病学家索伦·奥斯特吉艾德斯表示,AI引发精神病目前仍属于假设性观点。有研究认为,聊天机器人拟人化的积极反馈,可能会增加那些本就难以分辨现实与虚构人群的发病风险。
 
  奥斯特吉艾德斯强调,曾有心理问题史的人群在与AI对话后风险最高。而且聊天机器人可能通过强化用户的情绪高涨状态,诱发或加剧躁狂发作。
 
 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神经科学家凯莉·西摩认为,社会隔离、缺乏人际支持的人群同样面临风险。真实的人际互动能提供客观参照,帮助个体检验自身想法的合理性,这对预防精神病具有重要作用。
 
为您推荐:

拓展阅读

更多